恆春半島淺山森林與海岸珊瑚礁地質守護
棲地營造
截止日期
2025/08/28
專案目標與特色
1. 專案緣起或目標、預期效益
保安林永續經營管理保安林有助於森林生態系服務受到重視、維持及增強,預期可減少生物多樣性威脅,並讓周邊居民及權益關係人共享保安林多元惠益,實現永續發展目標。
2. 專案特色
(1)專案範圍係為編號第2450號漁業、風景保安林一部分,其編入目的為綠化海岸林,以利魚類棲息、覓食,增益漁業資源,兼具維護風景、景觀、珊瑚礁地質景點及防風等功能。
(2)本專案保安林範圍位於墾丁國家公園範圍內,由北往南沿海岸線有龜山觀景步道、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後灣沙灘、萬里桐、山海漁港、紅柴坑漁港、關山日落、白砂灣海灘、貓鼻頭公園及核三廠冷卻水出海口等風景、景觀與珊瑚礁地質區域。
保安林永續經營管理保安林有助於森林生態系服務受到重視、維持及增強,預期可減少生物多樣性威脅,並讓周邊居民及權益關係人共享保安林多元惠益,實現永續發展目標。
2. 專案特色
(1)專案範圍係為編號第2450號漁業、風景保安林一部分,其編入目的為綠化海岸林,以利魚類棲息、覓食,增益漁業資源,兼具維護風景、景觀、珊瑚礁地質景點及防風等功能。
(2)本專案保安林範圍位於墾丁國家公園範圍內,由北往南沿海岸線有龜山觀景步道、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後灣沙灘、萬里桐、山海漁港、紅柴坑漁港、關山日落、白砂灣海灘、貓鼻頭公園及核三廠冷卻水出海口等風景、景觀與珊瑚礁地質區域。
所在位置
屏東縣 車城鄉/屏東縣 恆春鎮
交通狀況
國道3號於南州交流道下,開車至紅柴坑漁港約1小時30分鐘。
預計執行期間(實際執行期間依契約所訂)
2025/01/01起
至
2026/12/31止
預估所需經費(萬元)
200 萬元
現況說明
一、本專案主要為維護編號第2450號漁業、風景保安林,增益漁業資源,兼具維護風景、景觀、珊瑚礁地質景點及防止風害影響鄰近村落環境,維持保安林所提供的生態環境效益,執行保安林的環境清潔、保安林巡護管理、保安林公益效益推廣工作。
二、本專案辦理之部分工作項目在地社區已有執行經驗,可洽詢在地社區合作協助辦理,本案工作完成後應提交成果報告及相關資料。
三、本專案執行工作項目如下:
1. 本專案保安林坐落於屏東縣恆春半島西南部,且大部分位於墾丁國家公園範圍內。保安林範圍由龜山往南至紅柴坑之台地與海濱地帶,延伸至貓鼻頭與後壁湖漁港南側,屬於熱帶氣候區,保安林內有熱帶海岸植群及人工復育造林地。
2. 專案區域因鄰近射寮、後灣、山海、萬里桐等社區聚落;亦有山海漁港、紅柴坑漁港、後壁湖漁港,使本號保安林具備在地人文、漁業產業之特色,為健全保安林林相,需要定期執行環境巡護、環境教育宣導等相關工作。
二、本專案辦理之部分工作項目在地社區已有執行經驗,可洽詢在地社區合作協助辦理,本案工作完成後應提交成果報告及相關資料。
三、本專案執行工作項目如下:
1. 本專案保安林坐落於屏東縣恆春半島西南部,且大部分位於墾丁國家公園範圍內。保安林範圍由龜山往南至紅柴坑之台地與海濱地帶,延伸至貓鼻頭與後壁湖漁港南側,屬於熱帶氣候區,保安林內有熱帶海岸植群及人工復育造林地。
2. 專案區域因鄰近射寮、後灣、山海、萬里桐等社區聚落;亦有山海漁港、紅柴坑漁港、後壁湖漁港,使本號保安林具備在地人文、漁業產業之特色,為健全保安林林相,需要定期執行環境巡護、環境教育宣導等相關工作。
專案辦理事項
1. 環境教育活動:專案期間每年至少辦理4場次有關保安林環境及生態系服務價值宣導活動,其中至少1場次結合淨灘或護林(倒木、枯枝整理或外來種移除)活動。
2. 環境巡護及清潔:專案期間每週至少2次、每次至少2人執行至少4小時巡護,協助保安林違法案件、火災、病蟲害與外來種入侵等災害通報,及撿拾垃圾維持基本環境整潔。
3. 生物資源調查及監測:執行期間辦理陸蟹監測,紀錄陸蟹資訊,每季彙整後交由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屏東分署後續分析運用。
4. 前1~3項工作項目,至少其中2項與在地社區合作。
2. 環境巡護及清潔:專案期間每週至少2次、每次至少2人執行至少4小時巡護,協助保安林違法案件、火災、病蟲害與外來種入侵等災害通報,及撿拾垃圾維持基本環境整潔。
3. 生物資源調查及監測:執行期間辦理陸蟹監測,紀錄陸蟹資訊,每季彙整後交由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屏東分署後續分析運用。
4. 前1~3項工作項目,至少其中2項與在地社區合作。
期待公司團體參與項目
期待結合企業員工健行、親子家庭日等活動,讓企業成員盡可能實際共同參與本專案各項辦理項目。
可合作在地社區部落/社團/民間團體
車城鄉射寮社區發展協會,後灣人文暨自然生態保育協會
永續發展目標(SDGs)
主要目標
次要目標
保安林可串連和支持國土生態綠網,助於保護物種及其遺傳多樣性,維持森林生態系統的完整性、連通性和復原力,減少對生物多樣性的威脅。
次要目標
保安林設立的目的其中一項即為防災考慮,為都市都市多種應變水、旱、潮、土石流等災害與韌性的能力。
維護保安林本身即是碳管理的一環,而保安林環境教育,亦能推動民眾行為改變,落實低碳在地行動。
昆明-蒙特婁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GBF)
主要目標
次要目標

依森林法編定之保安林,本身即能使區域內之森林因相關法規得到有效保護和管理,且保安林可串連和支持國土生態綠網,助於保護物種及其遺傳多樣性,維持森林生態系統的完整性、連通性和復原力,減少對生物多樣性的威脅。
次要目標

保安林具備供給、調節、支持及文化等四大類生態系服務,藉由相關之保安林維護工作,可提升其生態系服務效能。

各種保安林有其編入目的及功能,其中主要以水源涵養及土砂捍止保安林為主,發揮森林固著土壤、涵養水源、預防水害、捍止土砂等功能,以防止危害,保護民眾生命財產安全,同時營造優美的自然景觀,調節微區域氣候,阻隔汙染物,提供良好生活環境。
生物多樣性監測
本案工作項目已包含生物多樣性監測。
核發成果證明條件
每年度應完成下列事項:
1.環境教育活動:至少辦理4場次有關保安林環境及生態系服務價值宣導活動,其中至少1場次結合淨灘或護林活動,並提交成果報告,包含時間、地點、參與人數、宣導內容、淨灘垃圾量或護林面積等及照片(另附照片原檔)。
2.環境巡護及清潔:每週至少2次、每次至少2人執行至少4小時,並提交成果報告,包含巡護時間、人員簽到退記錄、巡護路線、異狀通報情形、撿拾垃圾重量等及照片(另附照片原檔)。
3.生物資源調查及監測:執行期間辦理陸蟹監測,紀錄陸蟹資訊,每季至少1次,每年彙整後交由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屏東分署後續分析運用。
4.前述各項工作如有與在地社區合作,請於成果報告敘明合作單位及合作方式。
5.本專案得跨域合作委託專業團隊或學校執行。
1.環境教育活動:至少辦理4場次有關保安林環境及生態系服務價值宣導活動,其中至少1場次結合淨灘或護林活動,並提交成果報告,包含時間、地點、參與人數、宣導內容、淨灘垃圾量或護林面積等及照片(另附照片原檔)。
2.環境巡護及清潔:每週至少2次、每次至少2人執行至少4小時,並提交成果報告,包含巡護時間、人員簽到退記錄、巡護路線、異狀通報情形、撿拾垃圾重量等及照片(另附照片原檔)。
3.生物資源調查及監測:執行期間辦理陸蟹監測,紀錄陸蟹資訊,每季至少1次,每年彙整後交由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屏東分署後續分析運用。
4.前述各項工作如有與在地社區合作,請於成果報告敘明合作單位及合作方式。
5.本專案得跨域合作委託專業團隊或學校執行。
本署回饋事項
申請單位可於專案執行地點設置標示牌(本署提供面板範本,由公司團體於專案內製作及設立)。
配合/協助辦理專案相關活動。
本專案合作之成果將於本分署官方網站或社群媒體(如FB、IG等)協助宣傳。
配合/協助辦理專案相關活動。
本專案合作之成果將於本分署官方網站或社群媒體(如FB、IG等)協助宣傳。
聯繫窗口資訊
屏東分署 森林管理科
王莉琪先生/小姐 08-7236941#124
rich@forest.gov.tw
王莉琪先生/小姐 08-7236941#124
rich@forest.gov.tw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