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好土到食物森林的ESG環境教育
生物多樣性-其他
截止日期
2025/07/29
專案目標與特色
1.打造生態綠洲,共創韌性社會:透過建造食物森林,連結社區、學校、企業,共同學習打造生物多樣性豐富,環境友善的永續家園。
2.種下希望,投資未來:將食物森林打造成企業ESG的最佳實踐場域,提升企業形象,為下一代留下更美好的環境。
3.一樹一世界,連結你我他:透過食物森林,讓更多人參與環境行動,培養環境意識為永續發展貢獻一份心力。
2.種下希望,投資未來:將食物森林打造成企業ESG的最佳實踐場域,提升企業形象,為下一代留下更美好的環境。
3.一樹一世界,連結你我他:透過食物森林,讓更多人參與環境行動,培養環境意識為永續發展貢獻一份心力。
所在位置
嘉義縣 番路鄉
交通狀況
位於 嘉義縣番路鄉新福村1鄰五虎寮18號 觸口自然教育中心 附近。
台18線(阿里山公路)29K
台18線(阿里山公路)29K
預計執行期間(實際執行期間依契約所訂)
2025/04/01起
至
2026/03/31止
預估所需經費(萬元)
58 萬元
現況說明
觸口自然教育中心位於嘉義縣番路鄉省道台18線上,是前往阿里山國家森林遊樂區必經之路,距離嘉義市區僅約20分鐘車程,交通便利。區內有多棵珍貴老樹、生態水道,園區環境佳,亦為台灣南海溪蟹重要棲地。中心自98年7月營運至今已取得環境部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認證,持續提供優質林業、自然保育相關環境教育課程。近年因應循環經濟與能源議題推出韌性森活主題課程,旨在讓更多人瞭解土壤、可食地景、食物森林、碳匯、碳中和、生物多樣性等議題,本案規劃在園區打造食物森林,讓民眾與學校師生體驗參與環境行動,提升環境素養。
專案辦理事項
1.土壤創造:本計畫擬建置一座小型「種土減碳示範基地」,其面積約16平方公尺,運用園區原本的土壤,透過有機覆蓋物、堆肥、種植綠肥等方式改善土壤結構,增加土壤有機碳,促使土壤中的微生物發揮「固碳」作用,打造健康、肥沃土壤生態系。
2.資源循環:觸口自然教育中心位於淺山生態系,周邊環境栽種逾200株多樣臺灣中低海拔原生樹種。委託社區或民間團體協助收集中心學員用餐廚餘(每月約4Kg)或園區落葉(每月約12Kg)等有機廢棄物投入「種土減碳示範基地」,將之轉化為堆肥,實現廢棄物資源循環之理念,減少垃圾量並改善土壤肥力。
3.辦理「種土減碳實踐家」培訓工作坊(至少2場次):邀請社區居民、學校師生、NPOs團體、企業團體學習相關知識、技術及實作經驗,課程內容包括:土壤的生物多樣性、碳儲存,以及土壤保育方法等。培訓後,鼓勵學員將所學帶回自家的花園(圃)、校園的農園,或者農田、農場等,實踐種土減碳理念,共同復育土壤健康。
4.委託社區或民間團體協助針對企業員工辦理生物多樣性、公民科學家等環境教育課程2場次(每場4小時),透過親身參與,提升對在地環境行動認同及國際環境議題的理解,強化企業對永續環境之使命感。
2.資源循環:觸口自然教育中心位於淺山生態系,周邊環境栽種逾200株多樣臺灣中低海拔原生樹種。委託社區或民間團體協助收集中心學員用餐廚餘(每月約4Kg)或園區落葉(每月約12Kg)等有機廢棄物投入「種土減碳示範基地」,將之轉化為堆肥,實現廢棄物資源循環之理念,減少垃圾量並改善土壤肥力。
3.辦理「種土減碳實踐家」培訓工作坊(至少2場次):邀請社區居民、學校師生、NPOs團體、企業團體學習相關知識、技術及實作經驗,課程內容包括:土壤的生物多樣性、碳儲存,以及土壤保育方法等。培訓後,鼓勵學員將所學帶回自家的花園(圃)、校園的農園,或者農田、農場等,實踐種土減碳理念,共同復育土壤健康。
4.委託社區或民間團體協助針對企業員工辦理生物多樣性、公民科學家等環境教育課程2場次(每場4小時),透過親身參與,提升對在地環境行動認同及國際環境議題的理解,強化企業對永續環境之使命感。
期待公司團體參與項目
企業員工參加企業委託社區或民間團體辦理之生物多樣性、公民科學家等環境教育4小時課程,每場至少30人次參與。
可合作在地社區部落/社團/民間團體
觸口自然教育中心
觸口社區發展協會
觸口社區發展協會
永續發展目標(SDGs)
主要目標
透過建造食物森林,保護及永續使用生態系統,打造生物多樣性豐富,建立環境友善的永續家園。
昆明-蒙特婁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GBF)
主要目標

採取永續農業管理方式,促進生物多樣性的永續利用,增加友善生物多樣性,以提高生產系統的復原力、長期效率和生產力。
核發成果證明條件
1.建置1座「種土減碳示範基地」面積約16平方公尺。
2.提供社區或民間團體協助廚餘或落葉回收利用紀錄。
3.辦理「種土減碳實踐家」培訓工作坊2場次。
4.辦理環境教育課程2場次:委託社區或民間團體為企業員工辦理2場次(每場4小時)生物多樣性、公民科學家相關環境教育課程,每場至少30人次參加共計60人次。提升企業員工瞭解台灣的生態環境的獨特性與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一起落實自然保育。
完成上述工作並提交成果報告書後核發成果證明。
2.提供社區或民間團體協助廚餘或落葉回收利用紀錄。
3.辦理「種土減碳實踐家」培訓工作坊2場次。
4.辦理環境教育課程2場次:委託社區或民間團體為企業員工辦理2場次(每場4小時)生物多樣性、公民科學家相關環境教育課程,每場至少30人次參加共計60人次。提升企業員工瞭解台灣的生態環境的獨特性與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一起落實自然保育。
完成上述工作並提交成果報告書後核發成果證明。
本署回饋事項
本專案合作之成果將於本分署官方網站或社群媒體(如FB、IG等)協助宣傳。
聯繫窗口資訊
嘉義分署 森林育樂科
江小姐 05-2787006分機149
0060@forest.gov.tw
江小姐 05-2787006分機149
0060@forest.gov.tw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