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山海‧手護未來
2024-11-11 起 至 2028-12-31 止
專案目標與特色
臺灣的「山海圳國家綠道」是一條展現臺江內海延伸玉山的生態特色與族群交流的文化路徑,全長177公里,是具代表性的長距離步行體驗廊道之一,透過推廣資訊整合與維護的智能服務,並帶領企業員工實地參與手作步道維護,與林業保育署共同提升山海圳國家綠道之永續發展。
專案辦理事項
1.LINE帳號建置與管理1式:提供遊程推薦及其他機關建議服務。
2.山海圳國家綠道手作步道4場次:每年辦理1場次為原則。
3.其他經雙方議定與山海圳國家綠道相關之工作。
2.山海圳國家綠道手作步道4場次:每年辦理1場次為原則。
3.其他經雙方議定與山海圳國家綠道相關之工作。
公司團體參與項目
企業員工實地參與山海圳國家綠道手作步道,共同維護步道環境。
永續發展目標(SDGs)
主要目標
次要目標
保護、恢復及促進可持續利用陸地生態系統:計畫中的步道修復與生態保育行動直接支持陸地生態系統的保護,特別是涉及森林、生態棲地和生物多樣性保護,促進國家級綠道生態圈的可持續利用與復育。
次要目標
確保水資源和衛生設施的可持續管理與可用性:山海圳國家綠道涵蓋多樣的水域生態系統,計畫透過保護自然水資源及生態棲息地,有助於維護水質、促進可持續的水資源管理,並提高人們對保護水生環境的意識。
促進包容性與可持續經濟增長,提供充分和體面的就業:計畫推動永續旅遊,透過數位平臺及實地環境保護工作,帶動在地旅遊業、社區發展與文化傳承,創造就業機會,並支持地方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尤其是在鄉村地區。
建設具包容性、安全、有韌性和可持續的城市和人類住區:山海圳國家綠道涵蓋自然和文化資源,促進城市與自然的平衡發展。計畫中的步道修復與保育行動,提升環境的韌性,並通過旅遊體驗讓更多人重視都市與自然的和諧共存。
確保永續的消費和生產模式):提倡及宣導無痕山林原則(Leave No Trace),鼓勵負責任的旅遊方式,並推動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減少步道旅遊中的環境衝擊,強調環境保護與資源循環。
緊急行動應對氣候變遷及其影響 :山海圳國家綠道推動低碳出行方式(如徒步、騎行、公車等),減少碳排放以保護自然環境及生態系統,減緩氣候變遷的影響,尤其是在綠道所涵蓋的山區與海洋生態。另引導員工以現地材料進行步道修復,相較於使用外來水泥建材修復步道的整建工程,更能減少碳排放,是具體因應氣候變遷的重要策略,進而大眾對於氣候變遷與環境保護的關注與行動。
昆明-蒙特婁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GBF)
主要目標
次要目標

促進在所有生態系統中採取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應對氣候變遷和其他挑戰:步道的維護和修繕有助於保護土壤、水源,並減少因極端氣候條件造成的生態系統破壞,進而提升生態韌性。
次要目標

增加人們與自然的聯繫(減少生物多樣性喪失的壓力,特別是在生態系統轉換的領域):提倡及宣導無痕山林原則(Leave No Trace),減少旅遊活動對生物多樣性的衝擊,特別是在受人為活動威脅的生態系統中。手作步道活動不僅是保育行動,也透過適當的旅遊管理減輕對當地生物多樣性的壓力。

促進可持續消費和生產模式(提升生物多樣性的可持續利用,特別是在森林、草地和濕地生態系統中):專案推動低碳出行、環境友善及創造地方發展的永續旅遊方式,倡導遊客在旅遊過程中負責任地消費和行動,支持永續發展和生態保護。

建立生物多樣性的公共意識與教育,確保民眾參與生態保護行動:結合數位科技與實地保育,通過LINE@平臺和步道活動,向大眾提供關於生態系統保護、文化歷史與永續旅遊的知識。這樣的數位與實體結合提高了國人對生物多樣性議題的意識,並鼓勵更多人參與保護行動。

動員充足的資源以保護生物多樣性,並推動企業承擔其生物多樣性相關責任:動員本基金會及相關企業員工實際參與手作步道和國家綠道資訊維護,展示了企業對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承諾、責任及實踐力。
聯繫窗口資訊
財團法人東元科技文教基金會
余先生
02-25422338分機16
syu@teco.com.tw
余先生
02-25422338分機16
syu@teco.com.tw
關鍵字